《效率脑科学》读后感100字( 九 )


在了解了大脑边缘系统的运行规律之后 , 保罗在过往经历中发现了引发自己情绪波动的“敏感点” , 然后他给当时的情绪起了名字 , 对记忆中的事件做了梳理并重新做出解释 , 然后把新信息记在大脑里 , 这会给大脑输入新的安全信号 。
因为大脑储存了新的安全信号 , 边缘系统的活跃程度被有效降低 。再遇到类似情况时 , 保罗常常能在边缘系统被唤醒前就捕捉到信号 , 并有意识地提醒自己通过及时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加以有效控制 。
后来 , 通过对多个敏感点的分析 , 保罗发现其实自己并不适合直接面对客户 。于是他一边找来更合适的人负责这部分工作 , 一边继续通过给大脑新的安全感来修复敏感点 。合理的分工 , 稳定的情绪 , 让保罗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 。
03 反馈意见别鲁莽 , 找对方法再开口
回到文初提到的情境 , 每到岁末年初 , 对上对下的沟通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 而其中最让人头疼的 , 应该还是给下属反馈意见 。
科学家研究表明 , 当人们获得奖赏时 , 大脑纹状体区域会做出反应 , 这里同时接收让人兴奋的多巴胺;当人们感到不公时 , 前岛叶区域会被激活 , 这里同时负责处理厌恶感;而当人们感觉被排斥或被拒绝时 , 负责生理性疼痛的五个脑区会同时被激活 。
现在想一想 , 当你对下属说“我要给你提点儿意见”时 , 对方会是什么感受?
事实是 , 不管你对下属提的意见多么有“建设性” , 对方都会把你视为威胁 , 并由此产生焦虑 , 从而让一场谈话演变成一场辩护 。
所以 , 管理者应该明白 , 自己殚精竭虑地为下属提出的针对性意见往往收效甚微 , 帮下属制定的明确目标更是常常会被束之高阁 , 根本无助于工作的改善 。因为 , 任何试图改变别人的事情都是鲁莽的 , 除非你真正掌握了大脑的运行规则 。
在《效率脑科学》的小剧场中 , 主人公就为我们演示了如何抑制想自己上手替别人解决问题的冲动 , 如何有效建立对方的安全感 , 如何激活对方的自主意识 , 如何引导下属自己制定目标 。
只有成功引导对方进入思考状态 , 用他自己的大脑做出自己的决定 , 才能推动实质性改变的最终发生 。
04 写在最后
《效率脑科学:卓有成效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小剧场里有四幕情景剧、十四个场景 , 其中包含了若干个工作情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