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辩证法》读后感精选(17)


从马克思哲学看 , 此性的本质恰恰在于社会化大生产 , 生产与再生产创造了此在的去—存在的可能 。在资本主义大生产中 , 此在的生存的空间性 , 即定向、去远并非此在本身的特性 , 它扎根于生产的空间性中 , 生产资料的不断集中、重组 , 生产中的跨地域的协作、分工 , 商品在全球市场流动 , 无时无刻不再重建此在的空间性 。协作 , 在马克思那里首先是指:“人数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 , 为了生产同种商品 , 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 。”分工则更为激烈地打破和重建了生产空间的统一性、个人存在以及与他人共在的时空的单一性 。这一点不难理解 , 同一个时空中的协作在分工的发展中 , 可以在生产上划分出新的时空阶段和顺序 , 而生产者在此划分中也成为了在时空被压缩和扭曲的创造者 。在此生产过程中 , 空间最终成为了由资本的生产和增值过程所决定之物 , 空间当然不是客观的 , 也不是基于此在本身的生存能力所开创的 , 而是资本生产过程赋予此在的特征 。当然不是说此在意识不到自己的空间 , 而是说所谓的空间的“本己性”本质上是失根的 , 甚至是虚幻的 , 它充其量只能是社会化大生产铭刻在此在身上的标记 。
此在的时间性同样如此 。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中 , 时间是最根本的要素 , 因为空间上的并列倍增的是单位生产时间 , 马克思说:“距离也归结为时间 , 例如 , 重要的不是市场在空间上的远近 , 而是商品达到市场的速度 , 即时间量 , ”而资本的增值过程甚至体现在以时间消灭空间 。此在生存的根基即在于资本生成的时间化 , 资本主义大生产最恰当地体现了此在消散于世这一基本的生存状态 , 人的存在被分割为生产资料和商品等存在形态 , 在此背景中 , 此在的时间性的到时不是此在带着其过去从将来而来 , 而是剩余价值在市场上的兑现时刻 。在此在的在世建构中 , 个体的向死存在恰恰是对生产资料的可替代性的验证而已 , 之所以如此 , 是因为资本主义大生产一开始就创造了此在拥有其“当下”的可能 , 其当下一开始就被限制在生产的时刻表中 , 马克思的劳动力的生产的意义即在于此 。此在无力凭其自身的生存获得其当下 , 他充其量只能揭示社会大生产已经为其规定的当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