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辩证法》读后感精选(13)


“是”(存在)作为系动词不能脱离主词和谓词 , 它所标明的事实状态与意向性有关 , 与存在无关 , 海德格尔将“是”理解为超越的存在本质上是一种物化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将“是”理解为判断上的综合符合一般的见解 , 事实状态与意向性相关显然暗指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对存在的著名讨论 , 对此问题 , 学界已有讨论 , 一般的看法是海德格尔将胡塞尔那里作为相合或充实状态的“存在”改造为了敞开性 。但与一般的理解不同 , 阿多诺将海德格尔在存在问题上的超出理解为物化 , 这一看法体现了马克思哲学和辩证法的特点 , “是”作为系动词 , 它中介了主客体 , 将之视为纯粹的超越性的存在就使其脱离了辩证的过程 , 成为了现成存在的物 , 这种超出实际存在的剩余物只能是幻象、神秘化以及不可表达性 。
笔者已经指出 , 海德格尔这种改造的原型在中世纪超越柏拉图主义时早已提出了 , 其中最具奠基意义的应该是阿奎纳对“是”的著名的发生学考察 。因此 , 就阿多诺对海德格尔的存在的批判而言 , 笔者更加倾向于认为他们之间是立场的差异 , 一个隐秘地建基于神学 , 一个更加关系现实存在 ,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毫无关联 , 当海德格尔尝试建立一门实际性的现象学时 , 它必然会遭遇来自马克思哲学的批判 , 因为实际性本身也应该包含社会生产的现实存在 , 而后者一旦拥有了独立的奠基性的规律 , 那么在实际性中展现的存在自然也就成为了现实生产的物化以及异化形态了 , 在此意义上 ,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存在及其生存论建构一开始就进入了马克思的批判逻辑 , 在此意义上 , 我们不难理解阿多诺何以会将海德格尔的存在斥为神话了:“但他的神话仍然是一种20世纪的神话 , 仍然是被历史揭示的幻想 。这种幻想之所以引人注目 , 乃是因为根本不可能使神话与现实的合理性形式调和起来(每一可能的意识都和现实纠缠在一起) 。海德格尔的意识惦记着神话的地位 , 仿佛这种意识可以具有这种地位 , 同时又和神话同类 。”
阿多诺认为存在论差异是一种同语反复和捏造 , 因为没有存在者 , 存在是不可思议的 , 没有存在 , 存在者同样如此 , 它们互为中介 。中介化与相关性是辩证法与现象学在方法论上的最大的差异 , 辩证法将中介化理解为存在的基本形态 , 而现象学致力于在相关性中考察存在与其显现形态之间的关系 。这一对立集中体现在对存在者的看法上 , 阿多诺认为 , 个别的存在者可以还原到它的概念 , 因为存在者一般包含了所有存在者的概念 , 所以它本身就成为了一种概念 , 一种完整地转入存在的结构中的存在论结构 , 最终的结果就是将非概念的东西概念化为非概念性 。阿多诺的这一批判是值得商榷的 , 关键在于何谓“概念化” 。海德格尔曾借助胡塞尔的总体化和形式化的区分表明了其存在论建构的超越性 , 总体化是个别与种属的关系问题 , 而形式化与总体化有根本的差异 , 因为形式超出了特别的事质领域 , 我们不能认为它本身也是一种与总体具有相同内涵的概念 , 阿多诺的概念与非概念之辩在此是含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