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屏读后感1000字( 二 )
马远《雕台望云图》 。册页,绢本水墨设色敷金 。13世纪 。波士顿美术馆藏 。
比如马远的这幅《雕台望云图》,我们只能觉察出意境很美,除此之外,别无它物 。但是巫鸿则给我们了另一个视角:
“那位士人,带着一种夸张的平和,正凝望着宏伟宫殿之外的奇峭山峰 。他身后的屏风为他‘挡住’了所有从外部射来的未经允许的视线,从而提供了私密性与安全感,保证了他乃是面前景象的唯一欣赏者 。由此,这架屏风确立了一个只为他的视觉所独享的场所 。”
不能因为人物在整幅画中的人物占比小而忽视人物的独特感受 。人物是中国画的主角 。
区别于西方画那种理性调和各要素为整体服务的感觉,中国画的山水都是人物眼底之物,甚至是人物内心的投射 。人物在欣赏山水的时候观照自身,以山水气魄正自身优良品格 。
西方绘画中镜子主题的绘画,而形成对照的是中国画中以屏风为主题的绘画 。西方更加注重写实,而镜子是以幻像反射真实的存在,正如纳喀索斯窥见自身的那条河,镜子是具有理性的民族认识自己和世界的一种工具;而中国画则注重“神”“意”超过外在的“形”“像”,屏风是一种转喻或者借喻,揭示出内心的品格,揭示出身份地位,甚至揭示出中国传统的性别等级观念、纲常伦理之序 。
中国绘画的另一种可能 。历史选择的每一步都在走向文化的自圆其说 。汉代的屏风有一种朴素是的空间关系,即用屏榻斜伸的边线集中在无形的中轴线上,并不聚焦到某一个消失点上 。“暗示出中国绘画进一步发展的两个可能方向 。第一种可能是,这种不一致性会被看作不成熟,因此,像倾斜的屏风那样的虚假平行透视法将会被加以改进,以创造出更为“科学的”空间感 。不过,还有第二种可能,即这种不一致性会被大家所接受,成为绘画艺术的规范;画家会不断从这一规范中获益,使他们的作品更加错综复杂 。不管是对是错,汉代以后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进程并没有沿着前一种道路走下去,而是选择了后一条道路,将透视上的不一致性合法化 。”
一个历史的偶然,就走向了一条分叉,抵达了一处终点 。而另一条分叉和另一个终点随之消失 。
我们现在评画看画的方式都以架上绘画为基准,并觉得无不妥 。这样做其实基于一个西方常识:绘画是一个独立于眼前世界之外的时空,这个时空是定格的刹那,是瞬间的永恒 。当我们站立在美术馆的绘画作品面前,凝视着一个定格的瞬间,感到一种因为时光流逝而忽视的静穆之美,一些生活细节的高倍镜把握 。
而中国画并非如此……那些平摊排列在美术馆里的画作,原本是手卷 。手卷,以一臂为单位,徐徐展开 。山水世界里的每一处景致,打开一寸就有一寸的欢喜,观者的双眼如同旅者的双足,逡巡画面各处如同游观山水各区,有着自如把控的视野 。
- 《废墟的故事》读后感100字
- 《机巧伊武》读后感1000字
- 《顾城的诗 顾城的画(口袋本)》读后感100字
- 《the old man and the sea》读后感锦集
- 碧曲口述2008-2016读后感精选
- 《不错老师的汉字课》读后感锦集
- 龙猫官方艺术设定集读后感100字
- 编木拱桥读后感1000字
- 《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读后感100字
- 《免疫功能90天复原方案》读后感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