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缀集》读后感1000字( 六 )


·第三部分
1.这一部分以“中国旧诗和中国旧画有同样的风格,体现同样的艺术境界”这句话为切入点,探讨中国旧诗与中国旧画是否具有同样的风格,具体而言就是探讨中国旧诗与中国旧画是否同具有“南宗”风格 。这是针对“诗画一体”的观点,退一步而缩小范围 。
2.首先,分析了“画分南北”的现象 。同禅分南北一样,中国旧画也依此分南北 。李思训、王维分别是北画宗与南画宗的“开创者” 。由此疑问产生:因为李王二人同为北人,那么这样分画之流派是否不妥?
3.地域归属意义上的“南北”不同于属性意义上的“南北” 。钱钟书由此探讨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地名代指某一属性的现象,如《典论·论文》中“徐干时有齐气”;“楚子”;“胡说”等 。秦人未必没有齐气,汉人也未必不会胡说 。
4.事实上,“南北”两地域与画派相联系的做法最早源于六朝时期将“南北”两地域与两种治学方法相联系 。即支道林所说:“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看书,如牖中窥日 。”支道林既指出了南北各自之长,也从长看到了南北各自之短:若未能达到不偏不倚的“中庸”境地,则“显处视月”“流为浅乏”,浮光掠影;“牖中窥日”“流为寡陋”,一孔片面 。
5.其次,南画派之特色即源于南禅宗之特色 。南禅宗强调“顿悟”,因此不注重对于纷繁复杂的经书的学习 。因此“简约”是南画派的特色,南画派如同印象派,只勾勒出些许线条,而让观者的想象填补画中的大部分,由此激发观者的情感 。因此,南画派强调“多一笔不如少一笔”的简约、直接作派 。
·第四部分
1.中国“神韵派”诗歌所具有的空灵蕴藉之感往往为西方评论家称道 。这种“空灵蕴藉”不着色彩,只分深淡,是魏尔伦所肯定的“灰黯的诗歌” 。这种诗歌在他们看来是最好的,因为这符合象征主义风格 。
2.事实上,魏尔伦依然是基于自身的强大传统,试图将中国旧诗纳入西方象征主义体系 。由此,讨论的焦点回到第一部分:作家或多或少受到传统的影响,并以自身传统去评判外界的新事物 。所以中国旧诗无论多么张扬个性,在西方人看来依旧是含蓄的;而象征诗无论多么含蓄蕴藉,在中国人看来依然是有痕迹的 。
3.回归正题,尽管中国旧诗有着与中国旧画一样的简约含蓄的“南宗”之风,但“神韵派”与南画派在各自领域内的地位不同:南画派被传统画评视为正统,而“神韵派”并非诗中正统 。在“正统”方面,二者不一律 。
·第五部分
1.承接第四部分内容 。首先以王维为切入点,阐述了王维“禅、诗、画”三者的贯通 。王维有名画“雪里芭蕉”,开启了南宗画派不拘形似,不论时令的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