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社群》读后感100字( 七 )


但是也有学者质疑 , 猫的存在对本书构成了挑战 。[2]在跨物种的动物社群中 , 肉食动物该如何生存?如果猫和鸡都是社群的平等公民 , 那么能否允许一个公民吃掉另一个公民?这个问题也许可以通过技术革新来克服 , 等到人造肉技术发展成熟 , 我们就可以用人造肉来生产宠物食品了 。不过 , 如今的宠物食品里的“肉” , 大多是由一些人类不想吃的肉类副产品加工而成的 , 所以与人类对肉食的需求相比 , 猫的食物需求也许并没有直接导致太多家养动物受害 。但由此引出一个更困难的问题:在大多数人类都难以戒食肉类的当下现实中 , 我们该如何对待家养动物公民?
我对素食主义的前景很乐观 , 相信未来某一天 , 素食主义可以成为一种主流生活方式 , 但那一天不会很快到来(除非突然发生一场全球性生态灾难 , 使人们迫于生态压力开始吃素) 。作为一种政治的动物权利论 , 它不仅要关注“应然”的道德理想 , 还要考虑当前“实然”的政治状况 。在我看来 , 本书建立了一个很好的理想正义理论 , 但是考虑到我们距离理想状态还太遥远 , 我们同时也需要非理想正义理论 。后者可以告诉我们 , 在理想状态尚未实现的现阶段 , 我们应当采取何种“过渡性”或“次优”的正义原则 。对此 , 罗伯特·加纳(Robert Garner)已有深入讨论 , 他研究了非理想的正义理论 , 认为在通往理想状态的过渡阶段 , 我们至少应当先让家养动物得到不遭受痛苦的权利 。[3]这种非理想理论并非要取代理想理论 。理想理论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 它时刻发挥着批判现实的作用 , 可以避免我们因陷入“改良主义陷阱”而裹足不前 。心怀理想 , 着眼现实 , 这才是动物权利论者应当保持的一种健康心态 。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很多师友的帮助 。首先要感谢莽萍老师 , 没有她对这项翻译工作的支持和鼓励 , 就不会有本书的顺利出版 。莽萍老师是“护生文丛”的主编 , 那套丛书曾对我有重要的影响 。感谢我的爱人王欣 , 她对译稿提出了修改意见 , 并为我提供了生活上的支持 。感谢清华大学林子琪博士 , 她对译稿进行了认真审阅 , 并对有争议的译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感谢济南大学侯广雨同学 , 他作为正式出版前的第一位读者 , 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这些帮助我修改译稿的亲友们并没有逐字逐句对照英文版进行审阅 , 所以如果出现翻译错误 , 皆由我来负责 。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诸位编辑的编校工作 , 特别感谢周丹妮编辑的辛苦工作与耐心沟通 。如果说翻译是“二次创作” , 那么对译稿的编辑就是“三次创作” , 编辑们在完善译稿的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