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诗句的意境

意境是古代诗人创作时孜孜以求的形象,写景诗,意境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感所构造的人化环境 。清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专论了“境界”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还认为“境界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故诗词的意境实含意与境两个因素 。因而品味诗词意境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
一、意境=意+境
分析意境就是寻景、探情的过程 。由外化可观之景捕捉内在虚化之情 。各种风格的诗句意境便不同 。一类境意(情)
山水诗自然、平淡闲适、愉悦
婉约词清空、绮丽哀愁、惆怅、伤痛
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自然之境,闲适之情)“宝帘闲挂小银钩”(清空之境,落寞之情)二类境意(情)
边塞诗雄伟、粗犷豪迈、高亢
豪放词雄健、阔大悲凉、旷达
例:“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粗犷之境,豪放之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雄放之情,乐观之情)
二、分析:寻景———构境———析情
例:分析苏轼《南乡子·送陈述古》中画线句的意境 。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旧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
析:抓住“荧荧”残灯和“泪不晴”,描绘了秋雨乍停之夜,诗人在朋友别离后残灯明灭中眼泪涟涟的情景,表达了挚友情深而别后的孤寂伤感情怀 。
如何辨析诗词意象,把握诗词意境? 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
看画面形、色、动、静,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
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
如何分析诗句的意境

诗词意境怎么写? 一、结合作者生平和写作时的生活背景 。
古诗词曲的创作,距离我们生活的年代久远,而作品又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映,正所谓“诗言志” 。
至于“言”何“志”,那就有必要对作者的生平及生活的背景有所了解,才可能探知 。
例如,教读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如果没有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只是要求学生先熟读几遍,然后就逐字逐句解释,特别重点讲解了最后一句,讲明这一句诗中的“落花时节”既指当时的自然景象,又表明诗人当时的潦倒处境,诗句饱含悲伤之感 。
学生由于对时代背景一无所知,只是被动地听记,对作品内涵并没有真正理解 。
如果学生了解杜甫与李龟年初逢于唐朝开元全盛时期,李龟年作为一名杰出的乐师,当时正在岐王的豪华宅邸中演唱,杜甫则因才华显著而被岐王邀去听唱 。
几十年后,二人在江南重逢,此时,遭受八年动乱的唐朝正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而杜甫本人的处境也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 。
正因为二者重逢与初逢的情形有着极大的反差,诗人才会写下了这首绝句,流露出心中的万千感慨:虽说江南风景正好,但想想过去,再好的风景亦无法消解此时心中的悲怆了 。
潦倒的处境,不正如眼前片片飘零的落花吗?学生们就不再显得迷茫,而是有所领悟,对诗中饱含的沧桑之感也就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 。
二、抓关键性词语,由词入境,依境索意 。
读任何作品,都不能把作品肢解了分析 。
读诗词曲,亦然 。
那种一句一句分析,甚而用白话解释诗句的方法,破坏了作品的意境美,无任何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