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诗句的意境( 四 )


猿声一般用来渲染悲凉的气氛,如猿鸣三声泪沾裳、 风急天高猿啸哀等,但此刻诗人心情愉快,连猿声也变得欢快亲切了 。
同样 ,柳中庸的《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通过对白雪、青冢、黄河、黑山等的客观描写,写出征人的满腔的怨恨 。
有时诗歌无一字直接言情,而又无一字不在言情,这正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妙处 。
意境中的情往往是通过整个境界表现出来的,所以判断一首诗歌的意境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还必须着眼全局 。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起笔就是茅檐低小 。
低小的茅屋,似乎是简陋的,寒伧的 。
但从整个图景看,它外有清幽秀美的环境,内有温馨和睦的家庭,这茅屋虽然低小,却比许多高楼大厦显得更有生机,更有情致,正因为有了这茅屋,整个画面才更显得真实自然,朴素清新,从而表现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
北宋晏几道在他的《临江仙》中构筑了一个追怀情人的意境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如果只注意其中一句,就不能领会作者的真正情思 。
只有把前后两句联系起来,才能体会到作者是在用对比映衬手法表达相思之苦:独立于落花细雨之中,看双飞燕,想心中人,无情之燕倒能比翼双飞,有情之人却偏孤身独立,此时此刻,能不悲从中来,柔肠寸断吗?3、概括性 。
诗歌的意境是主客观统一的艺术形象,因此进入意境中的景应该是经过高度概括的典型...
如何评析诗歌 第一步———把握各类诗歌的特点 这里重点谈谈古典诗歌鉴赏 。
应从掌握律诗、绝句的基本格式和特点入手,至少弄清什么是七律、五律,什么是七绝、五绝;什么时候押韵,什么时候可不押韵;律诗共有几联,哪两联要求对仗;绝句的第3句为什么一定不押韵;律诗与绝句和文章一样,都有起承转合,怎样看 。
再如词,在什么地方押韵;怎样区分上下阕;词的特点是长于抒情 。
另外,曲的特点往往比较通俗,相对于诗词来说,要好理解些,熟练掌握了这些,第一步就走出去了 。
第二步———了解诗歌常用的手法并细心体味意境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是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的,常用的手法分为两类:表现手法与修辞方法 。
表现手法有衬托,包括正衬与反衬,有象征,有托物言志,有写景状物,有直抒胸臆,有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等等 。
这些手法是你在理解内容、体味意境时所感受到的,比较宽泛,比较虚,了解和掌握起来难度较大 。
修辞手法有常见的对偶,包括正对、反对、流水对、自为对、错综对等,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这些难度不大,这一步也要走好 。
第三步———了解并熟悉出题人的思路 孙子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当我们浏览近几年的高考题时就会发现,诗歌鉴赏题往往是选错误的一项,这说明出题人在有意降低试题难度 。
另外,他们命题的手法及思路常常采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无限夸大,判断绝对”等一系列障眼法,为考生设置一个个小陷阱,令你稍不留神就上当 。
所以要熟悉思路,做到心明眼亮 。
第四步———慎重选择练习题 面对潮水般的诗歌鉴赏题,考生应慎重选择 。
内容过于含蓄,背景过于模糊,用词过于生僻艰涩,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题不做,以免做多了失去信心;过于浅显,一看就会,没有训练价值的题不做,以免浪费时间;诗歌本身存在理解争议的题也不要做,以免搞乱了头脑 。
我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多做一些难度适中,质量较高的题,哪怕高考试题也要慎选 。
上述作法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以试试,愿有所获 。
诗歌中的意境和意象的具体解释 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 。
根据这个界定,我们可得出以下几点: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 。
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
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 。
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 (一)走进作者,探知意境诗词的创作,特别是古代诗词,距离我们的年代久远,而作品又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映,正所谓“诗言志”,至于“言”何“志”,那就有必要对作者的生平及生活背景有所了解,这有助于学生更快进入诗词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