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双关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三 )


3,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
(“丝”与“思”双关)——出自南北朝:佚名《作蚕丝》 白话文释义:春蚕不会老去,它日夜都在结茧吐丝 。
怀丝:双关语,谐“怀思” 。
表达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
4,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
——出自南北朝:佚名《西洲曲》 白话文释义: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
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
青如水:和“清如水”谐音,隐喻爱情的纯洁 。
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
5,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出自南北朝:佚名《子夜歌·今夕已欢别》 白话文释义:今天已经欢快地结束,我们即将分别,聚合又将在何时,明亮的灯火照着空空的棋局,我在想什么时候才会期待重逢 。
“期”与“棋”双关,既指重逢的期待,又指下棋 。
...
运用双关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代李商隐《无题》)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
2.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唐代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译文: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
3.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
(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译文:在破败的机器上织丝,但织的丝却组不成匹段 。
4.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

【运用双关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南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自从别欢后》)译文:我的心就像春天蓬勃生长的黄檗树,越来越苦 。
5.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
(南北朝民歌《西洲曲》)译文: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
有双关的诗句 南朝乐府诗中经常有双关语,如《子夜歌》中的: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
(“期”与“棋”双关)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
(“莲”与“怜”双关)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 。
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
(“梧子”与“吾子”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
...
谐音的古诗谐音双关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手法 。
它是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语音同或近的条件,使诗句产生明暗双重意义 。
而这双重意义,一层是字面的,一层是暗含的,暗含的意思往往才是作者的真意所在 。
如《乐府诗集》中的“欢欲见莲时,移湖安屋里”中的“莲”与“怜”双关,“见莲”就是 “见怜”,意思是要是你怜爱我,就搬到我屋里来吧 。
谐音双关的运用,把恋人的意思欲语还羞地表达出来,言简意丰 。
在生活中,也常运用此法表达感情,往往曲情达意,含而不露,妙不可言,产生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 。
下面主要分析一下古代诗歌中的谐音双关: 民歌中的谐音 在中古时期的民歌中,也有许多运用双关语的例子 。
这种手法在汉魏古诗中偶有出现,到了南朝乐府时就被大量的运用起来,并形成了一种严格的表达形式,即: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意 。
以两句为一组,上句仅叙述一种事物或行为(行动),而下句则用双关谐隐点明其意 。
特别是吴声歌和西曲歌,它们的风格多为缠绵婉转,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感情 。
如: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
“怀丝”即谐音“怀思” 。
利用这种修辞手法,使感情曲折含蓄,表达出男女之间的缠绵之意 。
吴歌中运用谐音的还不止“丝”呢,他们还经常以芙蓉为夫容,以碑为悲,以布匹之匹为匹配之匹,以油为由,以髻为计,以星为心,以棋为期,以梳为疏① 。
这些谐音字,大多为眼前常见的物名,生动形象,易在民间流传 。
因此,谐音双关成为吴声西曲的重要艺术特点 。
唐诗宋词中的谐音双关 唐诗也喜欢用谐音双关表现爱情 。
而且,很多都是抒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无比坚贞 。
这类诗,由于谐音双关的巧妙运用,把热烈的爱,深厚的情,表达得形象具体,生动感人 。
如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名篇——《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当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