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伦诗词 六祖慧能的诗求解( 六 )


9、药山惟俨大师
惟俨(737~834),别号药山,唐代高僧,石头希迁禅师法嗣 。绛州(在今山西侯马市东北)人,俗姓韩 。惟俨是禅宗南宗青原系僧人,曹洞宗始祖之一,他是联系马祖道一神系和石头希迁禅系的重要禅师,在禅宗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10、云岩昙晟大师
云岩昙晟禅师 (781—841),俗姓王,建昌县(今永修县)人,嗣法于药山惟俨禅师,为东传中华禅宗第十代祖师,付法于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
11、世洞山良价大师
洞山良价禅师(公元807~869年),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五大家之一曹洞宗开山之祖 。越州诸暨(今属浙江)人,俗姓俞,俗称良价或单称洞山,为药山惟俨(公元751-834年)之法孙,云岩昙晟(公元782-841年)之弟子,他与弟子曹山本寂(公元840-901年)共同创立了曹洞宗 。
六祖慧伦诗词 六祖慧能的诗求解

扩展资料:
一、禅宗起源
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 。主张顿悟法要“见性成佛”自初祖达摩祖师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 。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 。
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 。
北宗神秀是以“坐禅观定法“为依归,渐进禅法,渐修菩提 。所以称之为“渐悟” 。南宗惠能大师是以“即心即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依归 。不拘泥”坐禅“”观定"与否即成佛道!所以称之为“顿悟” 。
二、禅学精神
禅宗思想体系的内涵、结构、核心来看禅宗的基调是以心性论为基点,通过心性修持获得心性升华的心性学说,是一种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 。贯穿于禅宗心性学说、文化思想的本质内容是:自然——内在——超越 。
三、门派
1、少林寺,有“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 。因寺院坐落于少室山阴密林之中 。故而得名 。
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孝义帝为佛陀禅师修建,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 。萨提达摩来此,于寺凝修壁观,建立禅宗,历代屡次重修 。禅宗传承以达摩为初祖,少林寺西北有初祖庵,建于宋代,石柱上有宋宣和七年(1125年)题字,寺西南原有二祖庵,中有二祖慧可塑像 。
2、匡教寺,位丁河北成安县,禅宗二祖慧可说法之处,相传达摩曾在此为二祖说法 。
3、山谷寺,又称乾元寺、三祖寺 。位于二安徽潜山西北三十里的三祖山,禅宗三祖僧璨大师曾在此讲经说法,寺庙有僧璨大师塔 。
4、真觉寺,又称东山寺,位于湖北黄梅东北二单的冯茂山上 。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曾居于此 。
5、南华寺,位于广东韶关南六十里处,原名宝林寺 。禅宗六祖慧能开法于此 。寺内有六祖肉身塔,供于六祖殿内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禅宗
谁知道六祖慧能大师的这首诗的最后那两句是?“心平何劳持戒,行直无用修禅 。恩则孝父母...”是什么了?六祖慧能大师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
出自:唐代慧能大师的《六祖坛经》偈颂(三),全诗如下: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
译文:心地平等何须烦劳持戒?行为正直哪里还用修禅?知道报恩就能孝养父母,明白义理就能上下相怜 。懂得谦让就能尊卑和睦,能够忍辱就能制止众恶 。如果钻木能生出火苗,淤泥一定能长出红莲 。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的必定是忠言 。改正错误之后并能生出智慧,护短的人心里不是贤人 。平常多做有益的事,成就大道不是一定因为布施钱财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向外寻找玄妙之理 。听此说教依此修行,天堂就在眼前 。
六祖慧伦诗词 六祖慧能的诗求解

扩展资料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
《六祖坛经》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