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河豚欲上时经典读后感有感

正是河豚欲上时经典读后感有感
文章图片

《正是河豚欲上时》是一本由王程韡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1.00,页数:2020-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正是河豚欲上时》读后感(一):这书不好看
这书也太差了呀 。最好的部分就是引言部分,当时我在笔记里写到:这序写的体现出清华人也真的能吹,恩,吹字用的不准确,应该是显摆,有一点凡尔赛的意思,反正是套了很多大家的话,摆了很多理论,能够看的出来,他本身也不是想讲什么理论的东西,只是铺陈在那的,卖弄其读了很多书 。加之介绍中说是清华本科的课,想着会是蛮有趣味的一本书,结果,大呼上当 。最初的时候还一直期待着:后面有好的,后面有好的,因为这就是在铺垫,而后会有高潮的,结果啥也没有 。最后,我只能是放弃了 。放弃不喜欢读的书不是我的阅读习惯,因为我基本上都是读完的,哪怕书写的佶屈聱牙,但总觉得这是我自己的责任与任务 。近些年来,书读的也少了,常常翻一下就丢掉的还有,但有这种读一半便扔下去的还是唯一的 。
从小说喜欢读写吃食的书,有介绍独特作法的、有介绍人文传统的、有白描年代生活的、有讲饮食营养结构,买的书里有一排是介绍吃食的书 。不论怎么写,但你总是要占一头,或食物或哲学,这书啥也没有 。这书真的不如果壳上的那些文章(不过果壳改版前的文章更好,现在的文章不如从前),松鼠也黄了,当年的那批写手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
晚上得吃点好的,慰问一下我的胃口 。
《正是河豚欲上时》读后感(二):“识食物者为俊杰”
春节期间读完《正是河豚欲上时》 。一个人类学学者关于日常吃喝的思考,反正挺对我的胃口 。首先是接地气,不少场景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日三餐 。因为熟悉,所以读起来也亲切 。鱼皮花生,无花果,也是我们童年放学后的享受 。那些没见光的食物——鱼子,蛋碴子小朋友不能吃,连对食物的禁忌南北方都如此一致 。但又不止于场景的复述,毕竟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学的book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每个省、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美食 。每个人心里大概也都有一本属于个人的最佳食谱 。不过,我们大多数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格物”,对于食物和社会文化的关联,知之甚少,或者知道一些,却没有进一步的思考 。所以,《正是河豚欲上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格物致知”的机会 。
食物背后的人更有意思 。关于一人食,作者写到一次在食堂碰到同一学院的老师坐在附近,“竟吓得赶紧又换了一张桌子,特意磨磨蹭蹭地把食物一口一口地塞嘴里,发现自己吃完的时候那位老师已经先行离开才松了一口气 。”这简直就和我吃饭碰到同事的心情一模一样 。一人食的逍遥自在,也是令人向往的 。不必有任何装模作样的交流,不必有任何的敷衍,不必迁就任何其他人,只需迁就自己 。当然,一群志同道合的吃货聚在一起指点江山也是极有意思的 。不管哪种情形,要能吃得自己随性自在,能“食之有味”方才是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