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河豚欲上时经典读后感有感( 四 )


现在看,我收了老师的抱枕和明信片,算是再次“充值”,想来想去还是要对这本书说点什么,索性就“say something of something”吧 。
老师说,他自己也会关注吐槽自己这本书的人,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启发,并且背后都是有趣的灵魂 。按照我的套路,虽然被“充值”,该吐槽我还是会吐槽的,万一我也是有趣的灵魂呢?
我想从三个方面解构这本书,分别是:
色:书籍的装帧
香:阅读体验
味:文字所传递的灵魂
01色:
回看老师的“自卖自夸”,他本人对此书的装帧设计相当认可,我自己也十分认可这本书的设计 。
简单地一句评价就是:这本书的装帧是花了钱的 。
在我看来,这算是对书籍设计的认可 。花了钱,便是花了心思,有认真考虑的表现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当我去到一个陌生的饭店,面对一个陌生的菜牌,上面都是陌生的菜名与图片,那么菜的造型可能会成为我点菜的第一参考 。《河豚》真本书的封面设计是那种我会去“点”的(尽管后来我发现封面和内容关联不大),愿意多留意几眼的设计 。
装帧设计也不仅仅体现在封面插图,也体现在一些细节 。尽管接下来我所提到的细节处有点让我不舒服 。比如书面硬质封皮(书套)下的并不会完全覆盖书籍的边缘,而是留出了一条黑色的留白,这样看上去会更有层次感,是动了小心思的 。不过这在我看来有点为了设计而设计了,外面硬质封皮不能完全覆盖脆弱的内页,而是让其边角裸露出来,这么说吧,小学爱包书皮的我绝不答应 。
此外,这本书印刷也是花了钱的 。黑色和金色(算是吧)要分别印刷两次,先印刷黑色,再印其他颜色,一来二去,成本就上来了,并且仔细看的话还会发现正文和注释部分的用纸也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意味着可能准备了两种纸将书的前后分开 。这种小细节算是用心的细节,可是这种正文与尾注、闲愁与理论的割裂造成的阅读体验地割裂,实在让人有些难以接受,至少就我而言 。这也是我在下一部分要讨论的话题 。
这么复杂的装帧,老师还要控制入手价在30元以内,显得更加良心了 。
还有一个小小的排版问题,这里首段的孤行并不美观,有很多标题有类似的问题 。
02香:
点菜要看菜的色,菜从厨房端到餐桌上,更多的是品味食物气味的旅程,这会激发个人对于菜品的期望 。
书籍最根本的用处不是用来垫桌子,也不是压泡面,而是阅读 。这就涉及到一个体验问题,对于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我只能说一言难尽 。
诚如老师在《自序》最后所言:“目前的版本已经是我们能够展现出的最大诚意 。”(p10)我也可以感受到本书结构安排的“诚意” 。书籍以这种形式呈现出来,难以做到十全十美 。初次拆开快递,我没有从头翻起这本书,而是从后面翻了翻,结果…….“什么,注释与正文篇幅居然差不多五五开?”我甚至单独看尾注就读了半天 。后来读了《自序》之后,也大致理解了本书编排结构的用意,但是阅读体验真的有些糟糕,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割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