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河豚欲上时经典读后感有感( 二 )


“生活比秩序重要,适度的混乱对心灵有益 。”书后的这句话家里的小朋友很喜欢 。
《正是河豚欲上时》读后感(三):【在读中】
今年的第200本书,终于开始读老王 。下意识地拖延读书,也许是为了拖延写书评的时刻——多少有些写作业交予老师审阅的紧张与窘迫 。自序让我感动,我发现自己错了 。这是老王的社会学,也是我的 。也许是因为今年也做了手术,更多了一些理解吧 。
——————— “半自我民族志”的结构安排,颇像成年版的童书:先讲讲轻松有趣的故事,然后“小朋友们,从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如果小朋友们想学更多,就可以去读注释 。
这让读书的过程变得有趣起来:读注释也读得津津有味的书可不多! 这也使得自我民族志的部分相对完整,而“工具性”的、学术气质更浓的知识显得零散 。例如,西敏司出场率相当高——但他讲了啥来着? 话又说回来,想学知识的小朋友,这时就已经按图索骥去读西敏司了,参考文献都已经列得明明白白 。这不正是大学的学习方法嘛 。
——————— 完整的“半自我民族志”部分,轻松写意,可堪一读 。但要提意见的话也很简单:有些不够“入味儿” 。
抱着“我来写的话要怎么写”的心态,又咂摸了几段,发现其实是字斟句酌的严谨文章,并无什么写法上的缺憾 。
想了想,若要换我,可能会选择加入更多“食物的香气”:蒸水蛋的嫩黄,光滑如肌肤的表面,入口后丝滑又一碰即碎的触感;宁静的深夜里炒饭的声音,似乎有热气腾腾的饭香慢慢向鼻子伸了过来 。既然是“食物”这样大众又深刻的话题,那么展现食物的诱人,让读者看着看着就饿了,似乎也可行?
《正是河豚欲上时》读后感(四):交作业|“忧郁的河豚”
“忧郁的河豚”
“充值后”要交的阅读作业
收到老师的礼物,自己算是“被充值”了,还是要写点东西回应一下 。
我学着老师对于本书架构的期待,下面的各个部分都可以拆分着看,彼此独立,但是内在还是有延续性的,所以如果有时间的话也可以按着顺序看下去 。
引:
去年我在参加了《生死有时》一书试读后,按照要求在豆瓣发表读后感,大力吐槽了此书的翻译 。当时这本书算上我只有两人评论,另一位豆友也是对本书的翻译劈头盖脸,且有理有据的吐槽了一遍 。过了几日后,这位吐槽的豆友“chadwick”关注了我,成为了这个账号的第一个粉丝 。看到这个奇怪的英文名字,总是觉得在哪见过,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过了好久我才发现,这不是我关注的公众号“苏菲的脑洞”的号主的名字吗?(虽然我也忘了自己为什么关注这个公众号)我没想到这个关注者寥寥无几的帐号就是堂主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