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的裘德读后感摘抄( 四 )


对于小说发表的19世纪而言,哈代过于前卫的婚姻观念的小说也让他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他由此放弃了小说的创作 。
但是哈代没有停止写作,在此后的三十余年中他转向了诗歌创作,并且保持了对于社会事实的关注以及对于道德的批判,而他的洞察即使到了今天也依然真实,读者往往可以在绝望的现实中窥见希望 。哈代于1990年12月创作的诗歌“黑暗中的鸫鸟”正是一幅准确的画像:
我倚在矮矮的树篱上,
看着树林失去了日光的色彩 。
冬日的寒气是那么萧瑟,
像是透过将死之人的双目注视 。
缠绕在一起的藤蔓向空中,
伸去断裂的琴弦 。
这一片打猎的人们,
都聚在了家中的炉火前 。
这个世纪的死尸卧在,
那起伏分明的大地上 。
阴沉的天幕作他的墓室,
一阵风吹来他死亡的叹息 。
古老的生命力量啊 。
已经萎缩,枯竭 。
我看这土地上的每一个灵魂,
都和我一样的死气沉沉 。
这时候,从我头顶的枯树枝上,
传来了这样的声音,
唱着热烈的晚祷曲,
仿佛有着无限的喜悦;
这一只又老,又虚弱,又凄惨的小鸫鸟,
浑身的羽毛都叫劲风吹起,
他献出了自己的灵魂,
向着这膨胀的虚无 。
世间没有什么让人欢快的事,
他为什么唱得这样欣喜?
歌声响彻在大地上,
远远近近,不曾消散 。
我也只好承认,我不能看见的
在这颤抖的歌声中传达的喜悦和幸福,
他一定深深知晓 。
――《黑暗中的鸫鸟》**,编者译
注*:Irving A. Yevish, The Attack on Jude the Obscure: A Reappraisal Some Seventy Years After, The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 January 1967, Vol. 18, No. 4 (January 1967), pp. 239-248
**:Ned Halley, 2017 , The Darkling Thrush, Poems of Thomas Hardy, Macmillan Collector’s Library, pp. 119-120
《无名的裘德》读后感(四):论《无名的裘德》中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
19世纪后期,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尤擅以爱情婚姻的道德观来描写人与社会的冲突 。正如之前的《德伯家的苔丝》和《还乡》一样,哈代借苔丝和游苔莎之口倡导自由,认为旧的礼法制度是束缚人们情感的枷锁,破坏了人类美好纯真的爱情和正常生活 。
在其封笔小说《无名的裘德》中,哈代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描写了男女主人公所追求的自由婚姻与爱情 。淑与裘德的婚姻由于不符合世俗社会的礼法和习俗,一直不被人们接受 。为此,两人虽经历了各种艰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终却依然没能逃脱命运的惩罚 。
小说中的裘德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儿,父母很早就离开了人世,他跟着好心的姑婆一起生活在一个没有生机的村子里 。他从小热爱读书,但由于家境贫寒而被送到庄园里赶鸟 。他由于心地善良,不忍心赶走小鸟而被解雇,只能在面包房里照顾生意 。他从小胸怀大志, 不甘心在卑微的小村庄浑浑噩噩过一生,于是想尽办法跻身上层社会,但由于出身低微,致使他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一再受挫 。就在这时, 他遇到了表妹淑 。淑与裘德的命运相似,彼此间很快便心生爱慕,但淑承受不了世俗的眼光,转身与费劳孙先生订了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