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第二课读后感精选( 六 )


学校的音乐课逼一个不会唱歌的人在众人面前唱歌,换来同学的讪笑,这无异是在提早扼杀、摧毁他将来接受音乐熏陶的机会 。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喜欢或学不来的科目,如果你因此而受人奚落、陷入苦恼,那就让爱因斯坦来安慰你吧!
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没有罗盘的航行,每个人的人生都应该有个追求的目标 。目标既定,似乎就应该奋力朝目标迈进,不必再瞻前顾后 。
但问题是这个目标往往来自羡慕别人或被别人所灌输,并不见得真正适合自己;即使是自己“心向往之”,也可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
在社会上,每个人都需要从事某种工作,扮演某些角色 。但你渴望的通常不是某种工作或角色,而是它们背后的东西 。
譬如说想要当医师的人,他们真正渴望的并非“医师”,而是想通过医师这个职业来满足他救世济人、赚大钱或拥有崇高社会地位等需求 。
换句话说,不管你是想当足球健将、演说家、医师,还是画家,它们都只是满足你内心更基本的渴望的工具、手段或媒介而已 。
02、贫穷是好是坏,取决于你的回应
家庭的经济条件无疑是困扰青少年的一大难题,在家境贫寒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是容易自卑、胆怯,缺少积极向上努力争取的勇气 。
很多人因为出身贫穷之家,觉得自己在人生的起跑点上就落后人家一大截,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甚至怪罪父母不好好赚钱 。
在《青春第二课》一书中,作者以著名企业家安德鲁·卡内基为例,讲述了家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同时也教会孩子们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家庭 。
安德鲁·卡内基和家人刚到美国时,可以说是三餐不继,穷得没有立锥之地,但卡内基却认为他继承了“最丰厚的遗产”、因为贫穷使他体会到父母的辛劳,滋生改善生活、努力上进的雄心,也因此珍惜每一个日子、每一个机会 。
就是靠着这些“遗产”,他后来胜过所有的富家子弟 。
在人生的阶梯上不断攀爬的结果,是他后来不仅成为享誉全世界的钢铁大王,而且是仅次于洛克菲勒的世界第二富豪 。
卡内基后来意味深长地说:“个年轻人能够继承到的最丰厚的遗产,莫过于出身贫穷之家 。”
出生于贫穷之家,到底是“负债”还是“资产”,主要看你对它作出怎样的回应 。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条件都不相同,但不管什么环境或条件都有其利弊得失,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像威尔森这样 。也许你无法改变你的环境和条件,但你可以选择对自己有益的态度和做法 。
卡耐基以切身经验告诉我们,先认清自己真正渴望的是什么,再决定以什么可行的方式去实现它,才是真正的幸福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