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从哪里来读后感锦集( 十 )


斯宾诺莎:“人性一条普遍规律是,凡人断为有利的,他必不会等闲视之,除非是希望获得更大的好处,或是出于害怕更大的祸患;人也不会忍受祸患,除非是为了避免更大的祸患,或获得更大的好处 。也就是说,人人都会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 。” 。
理性的权衡,永远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 。
任何理性的、基于自愿的行为都是趋利的,尽管所趋之利在每个人心中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式 。在任何审慎的考虑之下,尽管我们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但那一定是在现有条件下所能做出的最有利的决策 。
利益或幸福的主观性,决定了理性的审慎抉择意味着对不同程度的利益或幸福的权衡取舍,意味着哪怕声称与利益或幸福全然无关的正义理论里发现利益或幸福的踪迹 。
不知足,或曰贪婪,是基因的本质,是一切生物的天性,不如此则不足以在生存竞争中幸存下来 。譬如沙漠中骆驼的驼峰若只能储存一天的用水,它就应付不了沙漠的环境,它若是有能力储存一年的用水,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只储存半个月左右的用水,也许按照现在的生存环境,骆驼只需要一周用水量的储水能力就够,但是,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变故,一旦旱情恶化,那么平日里对水越贪婪的骆驼就越有可能幸存下来 。再如电影《2012》的故事所揭示的残酷事实,如果环境不发生任何变化,那么知足常乐的人也可以很好地生存下去,而一旦灾变来临,那些最有权势、最有财富的人才最有幸存的机会 。
这是一个生物性的事实,不带有任何道德含义,只有当来自不同社会习俗的我们戴着不同的有色道德眼镜来看待它的时候,它才会显出不同的道德性状 。
叔本华:“人生如同上好铉的钟,盲目地走在,一切只好听从于生存意志的摆布,追求人生目的和价值是毫无意义的 。人有意志,所以产生欲求和渴望,而欲望只会带来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欲望得不到满足,在社会中并不是只有少数几个欲望,满足了一些,其他的也满足不了,旧的欲望刚刚实现,新的欲望又产生了 。”
强者的利益,弱者的同情心
叔本华:“要求所谓文艺中的正义,这种要求是由于完全认错了悲剧的本质,也是认错了世界的本质而来的 。”.
叔本华把悲剧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悲剧,故事里总有一两个穷凶极恶的人,坏话说尽,坏事做绝,在善良的主人公的命运里缔造悲剧;第二种悲剧,造成了不幸的罪魁祸首并不是某一两个坏人,而是盲目的命运,也就是偶然和错误;第三种悲剧,不幸也可以仅仅是由于剧中人彼此不同的地位不同,由于他们的关系造成的,这也就无须作者在剧中安排可怕的错误或闻所未闻的意外,也不安排什么穷凶极恶的坏人,所有的角色都只需要一些在道德上平平常常的人物,由作者把他们安排在普通的情景之下,只是使他们处于彼此相互独立的地位罢了,他们也只是为这种地位所迫而彼此制造灾祸,我们却不能说他们当中到底谁做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