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教案12篇(11)


最后期望你能搜集窦桂梅老师的语文教学实录、设计、反思及个人宣传资料学习她的主题教学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忙 。
[反思]
两天前我接到了“教坛新星”的选拨通知授课的资料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十三课——《鹿和狼的故事》 。为了准备这节课我作了超多的案头工作上网浏览翻阅资料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让这节课能触动学生们的心灵到达完美 。
两天后我成竹在胸怀着百倍的信心走进课堂 试讲 。当我把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抛给学生得到他们热烈的回应时我心中暗自高兴:看来我课前的功夫没有白费 。同时我的信心更加充沛学生这样的学习激情必须会继续到这节课的结束 。我踌躇满志之后问道:“造成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但是这节课的一个关键问题我本以为教室里会小手如林学生会畅所欲言 。可事与愿违原本沸腾的教室一下子凝固到了冰点时间就在此定格 。孩子们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我不禁一怔:为什么我斟酌了半天才确定下来的问题竟会受到学生如此的冷遇!我只好点名让几名语文成绩不错的学生来回答可答得并不尽人意 。下面的课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我的热情也大打折扣 。为了让课能顺利结束我只好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牵着学生向前走 。一节准备得如此“充足”的课就这样浑浑噩噩地结束了 。
为什么自认为画龙点睛的问题学生反应却如此冷漠呢?我将每一个教学环节想了一遍 。毫无疑问问题出在我身上 。备课时我只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想问题为教而设计为所谓突出重点而提问 。问题没有设计在学生的“心坎上”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没有激起他们的兴趣 。孔夫子说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那么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思路才适应学生呢?
我拾起课标反复推敲琢磨 。“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这是《鹿和狼的故事》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 。我痛定思痛怎样使课程资源变“窄”为“宽”变“死”为“活”?我私下里找来学生和我一齐备课了解他们喜欢怎样的提问方法推翻了前面所有的设计寻找着一种更新、更贴近学生的突破口 。于是有了这天的“读完《鹿和狼的故事》后哪些段落又让我们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这个问题的出炉 。再上这节课的时候它就如一枚卵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饱满跃跃欲试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孩子们的语言闪现着智慧的火花整节课精彩纷呈我倍感欣慰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好的教学设计激活了课堂也给起关键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就应本着一切为学生发展的理念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合作性、民主性、过程性 。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只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就必须会有所成就语文课堂也必须能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