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 六 )


当然任何改革的进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不例外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决不能停留在追赶课改潮流的表面而要将其真正的应用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强大功能 。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与课程教学如何建立更有利于整合的条件与环境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和重点研究的课题 。
精选阅读 三: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着重大影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提高和整合把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各科教学活动中对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主动参与学习、开拓创新思维明白知识本质和提高知识探究、运用潜质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观念能够在一些地区被广大教师所理解但是在大部分学校的实践过程中还是普遍存在着许多误区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极易出现的五大误区进行分析并探讨出每个误区的具体解决办法 。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不是用“电 脑灌”代替了“人灌”不是“信息技术越多、越有味道整合就越充分”不是“制作一个课件或调出一段录像了事”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 。高效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更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缺乏兴趣、困惑不解、无法感知、主动参与等过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是实现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因素 。
误区二:课程与信息技术主次颠倒喧宾夺主
在信息技巧与学科整合中信息技术是为实现有效教学的达成而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起辅助作用 。切勿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片面地追求信息技术的“含金量”和“教学多媒体的高档化”否则会陷入“唯技术主义”的泥潭 。从现代的课程理念出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立足点就应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不好片面地追求信息技术的“含金量”和“教学多媒体的高档化” 。时刻要注意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 。
误区三:整合时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成功教育的前提是教师但是唯有让尊重与信任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才能真正到达学习主体性的激活 。主体教育的根本目的要求我们务必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使教育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 。
误区四:多媒体技术成为公开课的表演道具
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需要渗透到每位教师、每节课、每个课堂之中 。高技术不必须能换来教学的高质量 。在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教学设计、教学创意、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以及人格魅力比起教育技术来说更加重要是技术永远无法替代的也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个性需要关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