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读后感锦集( 六 )


爱神称颂:“为何俗世肉身 , 生于
泥土 , 能够如此纯洁 , 如此美丽?”
祂又看了一眼 , 并对自己暗暗宣誓
是上帝借这形体谋划着尘世的新生 。
她的肤色皎白如珍珠 , 匹配这美女
足够光彩照人 , 又刚好纷缊合宜;
她是造物之手能成就的最高形式 , 
照此标准 , 世上诸美为自己命名;
她的秋波顾盼 , 无论朝何处移动 , 
爱神的魂灵都熊熊燃烧如烈焰 , 
刺穿所有不禁凝眸注视者的眼 , 
并且蔓延 , 直抵每颗深邃的心宫:
她的脸庞浮现爱神栩栩的影像 , 
无人敢将目光在此放置得太久长 。
爱神的“称颂” , 正是诗人内心主观之所想;而“上帝”的谋划 , 暗示了在但丁这里 , 贝阿特丽彩是上帝之女[6] , 是一个圣迹(miracle) , 而非单纯的“俗世肉身” 。她在《新生》文本中的位置相当于耶稣基督在现实世界中的位置一样 。有趣的是 , 当波拿君塔在炼狱中认出但丁并与其谈论新旧诗体之别时 , 他所吟唱的但丁诗句正是这首组歌的开头:“女郎们 , 拥有着爱的智慧”(Donne ch’avete intelletto d’amore) 。如果说“口授”与主观更多地带有着私人性的色彩 , 那么宗教与“圣迹”则相对来说是一种公共性的意识 。但丁在《神曲》中对贝阿特丽彩的书写无疑超越了世俗之爱、理性之爱的“口授”高度 , 抵达了宗教之爱 , 这是一种极具公共性(public)的情感状态与书写方式 , 相比于前者 , 它更加崇高、更加前所未有 。在《新生》结尾处 , 但丁曾说:“异象中的所见使我下定决心在有能力以一种更崇高的风格咏唱这位圣洁女郎之前封笔缄口 。为达目标 , 我必焚膏继晷 , 淬砺致臻 , 这一点她定然知晓 。倘若那位化育万物者愿意垂赐我生命以更多年岁 , 我希望以其他任何女人未曾得享的方式吟写她 。”这“前所未有”的方式正是但丁在《神曲》中完成的方式 , 因此笼统来讲 , 但丁在《新生》中并未完成他梦寐以求的公共性 。不过 , 在一些研究者看来 , 《新生》的第三十首诗(也是倒数第二首)意味着但丁这种公共性追求的觉醒 。在我看来 , 这首商籁(sonnet)极为优美 , 堪称《新生》中最上乘的作品之一 , 布克哈特也曾表示这首诗是“这些诗篇中最美丽的”[7]:
呜呼 , 朝圣者们凝重地赶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