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学设计8篇(11)


1、同样劝说吴王结果却迥然不同少年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个性之处呢?
2、从文中描述少年的语句中寻找少年的个性做法? 在花园转了三个早晨;将劝说的理由藏在吸引人的故事里……
3、少年的这些做法与他取得的成功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应对固执的人要懂得智劝 。
4、学生交流生活中的智劝故事 。教师点评故事中人物的机灵之处突出智劝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结: 结合板书这天我们学习了螳螂捕蝉的故事认识了一位聪明、爱国的少年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能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明白在劝阻别人时如果直接劝不行就换个方式去智劝 。
六、课外作业
古今文对照试着理解 。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
七:板书
螳螂捕蝉
鸣蝉图←螳螂图←黄雀图←少年图
不能……一心只想……不顾及……祸患
楚国?←吴国←诸侯国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五: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成语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八字成语填空
八仙过海 鹬蚌相争 百尺竿头
2、学生根据平时积累说说还有哪些类似的成语 。
3、根据学生所说板书课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此环节的设计透过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成绩到达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用心性 。
二、着力集中品读主体
本文结构个性故事中套着故事应找准切合点直奔中心使其形散神聚 。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与题目文意间的距离最小所以应引导学生快捷迅速地把注意力指向第9、11自然段
1、自由朗读圈画故事中涉及到了哪几个具体对象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板书并显示三者关系
2、找出描述动作、神态的词语朗读体会
3、交流反馈时分别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象“蝉”、“螳螂”、“黄雀”心里都在打什么如意算盘呢?
4、如果你遇见这种状况你打算怎样告诫它呢!
有了体验随后再指导学生练读故事自然水到渠成 。
三、参照比较探究寓意
引导话题讨论:寓言就是借一个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以前接触过的掩耳盗铃、狐假虎威都是如此 。那么螳螂捕蝉是想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