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学设计8篇( 七 )


四、推敲字词体味妙劝
一联系生活理解词义
1.吴王所悟出来的结论和当初大臣们所劝阻吴王的理由一样吗? 课件切换
2.大臣们是怎样认为的?读来听听 。吴王悟出来的和当初大臣们所劝说的理由是一致的但是当初大臣们劝说得到的结果是?
3.固执是什么意思?你身边有没有固执的人?给我们讲讲他是怎样固执的?能举个例子吗?
4.你们劝他了吗?有用吗?他明知自己错了还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管你怎样劝说他还是要坚持到底 。
二推敲字义品味巧劝
1.但是见过像吴王这么固执的吗?他是怎样说的?生读 。
这分明就是下了一道——死命令 。
2.这两句话里面的“死”意思一样吗?说说看你会哪一个就说哪一个? 课件出示两个“死”句
3.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对字词的理解必须要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去理解 。
4.从这两个死你领悟到了什么? 吴王攻打楚国的决心很坚定吴王很固执
5.下面我们就分主角来读读这两句第一句男同学第二句女同学 。男生注意了你们此刻是固执的吴王啊 。
6.大臣们苦苦相劝那就是个死呀!但是少年却用一番话就打消了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 。不但没死反而得到了吴王的夸奖 。这是什么世道嘛?谁来评评理?究竟是为什么?
巧劝、智劝、拐弯抹角地劝、旁敲侧击地劝
五、拓展延伸
1.从中我们能看出少年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课件
2.同学们还明白哪些像少年这样善于巧 智劝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一下下次课我们再来分享 。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螳螂捕蝉》这篇寓言故事资料并不复杂学生透过预习就能掌握 。“螳螂捕蝉”和“吴王攻楚”之间的联系学生也能够轻而易举地理解 。学生一读就能明白的课文如何激发他们继续求知的兴趣呢?我认为关键就是要实现对教材的重组 。
结合本课独特的“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框架结构 。我采取“整体→局部→整体”的方式先对故事整体有个初步的认识再深入到对小故事资料的剖析、寓意的理解穿越回故事的起因比较体会少年的劝说之巧妙最后对人物、故事情节、寓意都有了全面的把握 。
教学时首先利用概括提示引领学生初快速地抓住事件梗概同时进行板书学生对文章的整体也就一目了然了 。倘若进一步要求学生仅根据板书的三个词语“少年”、“吴王”和“螳螂捕蝉”再进一步提炼文章的主要资料以到达让学生归纳出对叙事性作品主要资料的概括方式的目的 。但思考时间的关系这一环节并没有付诸实践 。